最新数据显示,美第一季度经常账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例创下近20年来新高,达到惊人的6%。这一数据不仅打破了2006年以来的纪录,更令人不安的是,上一次出现如此高水平的赤字比例,正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。这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危机的逼近?
根据美商务部周二(6月24日)公布的数据,今年第一季度,美经常账赤字激增44%,达到史无前例的4500亿美元。这一数字不仅在绝对值上令人咋舌,其占GDP的比例更是攀升至6%,为2006年以来最高水平。经常账赤字反映了在商品、服务、收益和转移等方面的净流出,赤字的急剧扩大意味着美在国际收支中的不平衡问题正日益严重。
这一现象并非孤立。回顾历史,2006年美经常账赤字与GDP之比达到类似高位时,全球经济正处于次贷危机的前夜。次贷危机的爆发不仅重创了美经济,还引发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。如今,赤字比例重回高位,是否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幽灵正在逼近?尽管目前尚无定论,但这一信号无疑为投资者和制定者敲响了警钟。
今年第一季度,美经常账赤字的激增并非毫无缘由。分析指出,上调关税直接影响了美的贸易格局。为了规避更高的关税成本,许多企业选择在关税生效前加速进口商品,导致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。与此同时,进口激增对美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形成抑制,使得经济数据在表面上显得更加疲软。
贸易逆差的扩大是经常账赤字飙升的直接推手之一。然而,这一现象的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。长期以来将贸易逆差视为美经济竞争力下降的象征,并通过一系列试图扭转这一局面。然而,事实证明,单靠关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常账失衡的问题,反而可能加剧经济数据的波动。
经常账赤字的另一面是账户的盈余。简单来说,经常账赤字意味着美从全球其他国家“入”了大量资金,这些资金以外投资的形式流入美市场,表现为账户的盈余。近年来,外投资者对美的热情持续高涨,无论是还是其他金融工具,都吸引了巨额海外资金流入。
截至2024年底,美的净国际投资头寸(NIIP)显示,美对世界其他的净负债已高达26万亿美元,相当于GDP的90%。这一数字创下历史纪录,凸显了美经济对外资本的高度依赖。然而,这种依赖并非全然利好。外资本的持续流入推高了美的估值,同时导致美元汇率的持续走强。这种“资本过剩”现象不仅使美价格变得更加昂贵,还可能为未来的市场回调埋下隐患。
经常账赤字与资本账户盈余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。有人认为,经常账赤字是资本流入的结果;也有人认为,资本账户盈余反过来加剧了经常账的失衡。无论因果如何,历史经验表明,二者的共同作用往往是经济危机的“导火索”。
在2000年代初,美的经常账赤字持续扩大,引发了市场对美元稳定性、美竞争力以及赤字的担忧。然而,当时几乎无人察觉到,真正的危机并非来自赤字本身,而是隐藏在次贷市场中的抵押泡沫。外资本追逐高收益的美资产,助推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,最终在2007年初泡沫破裂,并在2008年底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。
如今,面对高达6%的经常账赤字/GDP比例,市场不禁开始反思:这一数字究竟是贸易扭曲下的暂时峰值,还是美经济即将迎来大幅回调的警告信号?更重要的是,当前的高估值资产市场是否正在酝酿类似的风险?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答案,但无疑值得高度警惕。
相关推荐